特富野古道手作步道工作假期紀錄
簡介
特富野古道自忠步道口。
特富野古道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全長約 6.32 公里。原先是鄒族人開闢的獵徑,於日據時期改建為運送林木的水山支線(又稱星岡線),與現今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水山線(舊稱香雪山線)不同。
若想了解阿里山林鐵錯綜複雜的支線名稱,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回到正題,這次參加的活動「特富野古道手作步道工作假期」,是由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與千里步道協會共同舉辦。
在三天的時間裡,體驗了水山療癒步道生態導覽,並由千里步道協會帶領學員前往特富野古道 1.2 公里處,實際動手改善涼亭周邊的步道品質。
免責聲明
這篇文章僅以參與者的角度撰寫,著重於活動流程紀錄,供想參加類似活動的讀者參考。 內容所提及的專業名詞、歷史、知識理解可能不準確,若您正在撰寫學術相關文件,請不要將本文章作為參考資料。
活動前準備
報名與匯款
螢幕截圖:活動公告頁面。簡章是採用開放文件格式(Open Document Format),必須給讚。
活動資訊公告在嘉義分署官網,網頁中的活動簡章下載次數有 800 多次,對比活動人數限制 20 人,原本認為報名成功的機率應該不大。
沒想到 10 月 11 日晚餐吃著我美味的咖哩時,竟收到承辦人寄送的報名成功信件。
報名繳費需要匯款到中央銀行國庫局,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的步驟。 輸入簡章上提供的銀行代碼到臺灣 Pay、行動郵局等 App,都沒有出現查詢結果。
不過實際使用 e-Bill App 發現需填寫「銷帳編號」,是簡章上沒有提供的資訊,同時也無法按簡章要求填寫備註。
因此最終仍前往住家附近的臺灣銀行,填寫我人生第一張匯款申請書。
行李準備
此次行程我攜帶的物品如下:
1. 一般背包(隨身攜帶)
大小 23 公升,部分裝備抵達住宿點後卸下。
- 水壺、手機、錢包、鑰匙、重要證件
- 雨具:兩件式雨衣、雨傘
- 牙線、小包面紙、濕式衛生紙
- 行動電源、充電器(如果有多個設備要充電,推薦攜帶具備多個充電埠的)
- 小夾鏈袋(若下雨可保護電子產品避免受潮)
- 頭燈(純粹個人習慣,園區內夜晚燈光其實還算充足,部分陰暗路段使用手機已經足夠)
- 小腳架(以防晚上星星太多手癢想拍)
- 文件夾、大夾鏈袋(按照過往參加各種活動的經驗,可能有紙本須帶回)
- 塑膠袋(裝換下來的衣物,避免沾濕背包內其他物品)
- 拖鞋(下山在青旅穿)
2. 小背包(固定放置於住宿點)
大小 10 公升,不隨身攜帶。這次行程我計畫在於活動結束當天在嘉義市區住一晚,因此有多準備一套休閒衣物,可於活動結束後換上。
- 透氣短袖上衣 1 件
- 睡覺穿的短袖、短褲 1 套
- 長袖保暖衣、保暖褲各 1 件(只有在上山第一天有穿到,後來幾天覺得沒有很冷就沒穿了)
- 摺疊衣架 3 個(實際只用到 2 個,另一個借給隊友)
- 盥洗用具:三合一沐浴乳、洗面乳、牙膏、牙刷
- 內褲 3 件、襪子 3 雙
- 休閒服裝 1 套(活動結束後穿)
- 運動短褲 1 件(下山在市區穿)
3. 出發當天身上穿著
- 透氣短袖上衣
- 防水防風外套
- 登山褲 1 件(活動期間的工作褲)
- 襪子
- 登山鞋
交通規劃
本次規劃從中壢出發,搭乘臺鐵到嘉義車站,再轉乘台灣好行阿里山線 B 線至阿里山轉運站,來回交通花費含取票手續費共新台幣 $1,520。
單程交通花費如下:
交通工具 | 車資 |
---|---|
臺鐵自強 3000 | 新台幣 $510 |
台灣好行阿里山線 B 線 | 新台幣 $240 |
台灣好行取票手續費 | 新台幣 $10 |
若時間有異動,可根據政策以原票候補搭乘其他班次,對我來說是比較有彈性且保險的選擇。
雞婆小叮嚀
- 若您是從嘉義高鐵站下車,應選擇 A 線。 詳細路線及時刻表,可在台灣好行網站 >>> 好行路線-內容 檢視。
- 若是在 FamiTicket 訂票,記得一定要在上山前先取好票。園區內及轉運站都是統一超商(7-ELEVEN)。
- 心臟比較大顆或時間充裕者,可以選擇用電子票證搭乘,114 年 8 月 31 日前享有半價優惠。
活動紀錄
第一天:乘車前往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水山療癒步道導覽(113.10.18 週五)
螢幕截圖:由嘉義火車站行駛至阿里山轉運站的公車定位軌跡
Data: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maps: © Thunderforest, theme: © Asamm Software, s.r.o.
抵達阿里山的時間是 12:21,比時刻表預計的 12:40 提前了一些。司機大哥,我的超人。
交通時間紀錄:
時間 | 地點 | 交通工具 |
---|---|---|
06:39 | 中壢車站 | 臺鐵自強 3000 |
09:14 | 嘉義車站 | 臺鐵自強 3000 |
10:10 | 嘉義車站 | 台灣好行 阿里山線 B 線 |
12:21 | 阿里山轉運站 | 台灣好行 阿里山線 B 線 |
這次帶領我們認識水山療癒步道的解說員來自嘉義縣阿里山生態旅遊協會。她沿途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許多阿里山特有的植物。
阿里山柃木
有些植物綁有 QRCode,可透過手機掃描瞭解更多資訊。
鐵線蕨葉人字果(學名:Dichocarpum adiantifolium)
影像來源:嘉義分署。
步道沿途有許多設施,這是「闔」。閉上眼睛,細細聆聽環境的聲音。
「臥」是個圓盤狀的平臺,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設施,可以在這躺下看天空。
水山巨木
© Mapbox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約行走 3.47 公里,移動時間約 56 分鐘。離開步道後走去沼平車站逛逛。
大約 17:50,千里步道協會的老師與助教們也抵達住宿點。大家開始輪流自我介紹、發送識別名牌。
就寢,第一天結束。
第二天:徒步看日出、前往特富野古道施作、室內課程(113.10.19 週六)
這張拍攝於 05:56,太陽尚未升起,轉頭一看月亮那側呈現特殊光芒。
跟一位同寢夥伴先抵達小笠原山觀景臺。
觀賞完日出後返回住宿點,此時金黃色的光線穿過樹叢,投射在樹林間,看起來很溫暖。
© Mapbox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都還沒開工,步行里程已經累計 7.33 公里,今天運動量很充足。
學員們拿起工具,前往這次手作步道的任務地點。
影像來源:嘉義分署
抵達位於 1.2 公里的涼亭。
影像來源:千里步道協會
首先建立砌石橫擋樑,作用是避免鋪面土石移動。
因為要讓石頭呈現特定斜面,需要在邊界為每顆石頭量身鑿出一個可以維持角度的空間。
什麼是橫擋樑?
我找到一篇文章,有更明顯的前後對照圖跟說明:
20231029 文山森林公園手作步道。
作者:Justin Fang
感謝之前參與過類似活動的夥伴教我這個只拿過棘輪板手跟電烙鐵的都市俗,怎麼更有效率地使用工具。
現在回想自己第一次拿雙面鋤耙挖石頭的動作真的是蠻好笑的。
影像來源:千里步道協會
看起來還好,但其實這樣一簍蠻有重量的。搬運途中我跟隊友開玩笑說,這次活動完我大概直接折壽十年。(哪來的爛草莓)
吃到一半,同桌的夥伴竟然開始幫大家剝蝦,真的太讚啦。最後大家把菜全部吃完,一點都沒浪費。
© Mapbox © OpenStreetMap contributors
上完課後從阿里山工作站散步返回住宿點,距離約 1.22 公里,時間 18 分鐘。
這時隊友把我早上在步道時說會折壽十年講給老師們聽,老師們笑得很誇張。
第二天結束。
第三天:前往特富野古道施作、實地勘察凍拔現象對邊坡的影響、返回嘉義市區(113.10.20 週日)
一位同寢夥伴毅力驚人,竟然七早八早就整備好行李,又跑去小笠原山觀景臺看日出了。
完工紀念。影像來源:嘉義分署。
因為前一天進度超前,這天蠻早就收工了。
因為之前在車上聊天有提到我的夢想是去鄉下隱居。 在這段路上隊友只要看到山坡有洞就會跟我說:「這裡看起來不錯欸,你要不要搬來住這裡?」 真的是謝謝我貼心的隊友們,但我可不想一起跟著凍拔欸。
影像來源:千里步道協會
返回涼亭後,大家聚在一起輪流分享心得,並由老師頒發參與證明。
回程的路上才開始下起更大的雨滴,看來我們這次活動的運氣真不錯!
抵達嘉義火車站,正式下課。
完工對比
以下完工照皆由千里步道協會提供。
第一組
砌石截水溝。
第二組
砌石橫擋樑、駁坎。
第三組
洩水坡度、反向坡。
結語
這次活動只有短短三天,能學到、實作到工法的有限,但作為「入門」我覺得是個很棒的起點。
第二日晚間室內課程時老師曾說:「一條成功的步道,一般人甚至看不太出來修繕者到底做了什麼」。
我想「看似沒特色,實際在工程背後卻為了融入環境與歷史脈絡而絞盡腦汁」,應該就是手作步道的最大精髓吧。
經過實際操作後我深刻體會到,就地取得合適的材料、選擇適合的施作方式,真的需要不少經驗累積。
從自忠步道口返回園區的路上,同組隊友問我以後還會不會參加手作步道。 我回答應該會吧,這樣類型的活動雖然有點累,但「心理」卻是開心的!
(寫這篇記錄文章時,已經默默在網路上開始看起嘉明湖手作步道的文章)
感謝隊友、千里步道協會及嘉義分署(還有老天爺賞臉最後才下雨)。 這次活動滿分 10 分我給 11 分。
也感謝你閱讀這個網站的第一篇文章,有任何建議、問題,或發現內容需要修正,歡迎聯絡我。
- 下一篇文章 →
透過 WSL2 在 Windows 執行 WebODM